“天時人事日相催,冬至陽生春又來”。12月21日,冬至,一年中晝短夜長的至極之日。
“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,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。”冬至總是給身處寒冬的人們一個美好的希望:步入寒冬,春天就在不遠的將來,向春而行,翻過冬至這個至冷至寒的極點,便是萬物復蘇、春回大地。
張立軍 設計
古人將五天稱為一候,每三候為一節氣。冬至三候為:一候蚯蚓結;二候麋鹿解;三候水泉動。這可引申為青年干部成長成才的“三重境界”:從厚積蓄能到革新完善,再到挺膺擔當,新時代青年干部唯有懷有耐心與毅力去積累沉淀,去完善提升,方能迎來春和景明。
一候蚯蚓結。
相傳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,冬至到來,陽氣雖已生長,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,土中的蚯蚓感覺不到溫暖,仍然蜷縮著身體。
欲有破土之威,需有扎根之力。青年干部初出茅廬,富有激情、干勁十足,思維活躍、敢想敢拼,認為應該放開手腳、大干一場。然而,面對新的環境、新的領域,只有戒驕戒躁、綿綿用力、久久為功,不急于求成,不期望一步登天,才能扛得起新時代的使命擔當。
廣大青年干部要耐得住寂寞、守得住平淡,沉得下身,靜得下心,放低身段,虛心求教,夯實基礎,不斷填補“知識盲區”,不斷強化自身綜合素質,不斷學習、不斷提升,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前行。
二候麋鹿解。
冬至時節,麋角逐漸脫落,隨之再重新生長,來年春天便會擁有“重生之角”。
這給青年干部以啟迪:只有不斷自我凈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,抓住機遇,在變局中搶占先機,才能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。
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中國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共存。廣大青年干部要主動加強理論學習,不斷厚積理論功底,加強專業學習,強化專業知識儲備,主動走出舊思想、老觀念的“一畝三分地”,忌“自滿”,忌“拖延”,旗幟鮮明向“躺平”說不,不斷自我反省,增強敬畏意識,以黨紀黨規為尺,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勇氣,以“刮骨療毒”的堅定決心和“猛藥去疴”的強硬手段改正工作中的缺點和毛病,即知即改、深改實改,不斷提升自己。
三候水泉動。
三候時,陽氣初生,山泉開始流動。水流所向,勢不可擋。
青年向上,國家向前。廣大青年干部要從“水泉動”中體會干事創業的“勃勃生機”,把國家所需和個人所長緊密結合起來,挺膺擔當,永葆“闖”的精神,精進“創”的本領,敢為人先、敢于突破,在實踐中學真知、悟真諦,在經風雨、見世面中長才干、壯筋骨,以無畏的勇氣和擔當務實功、出實招、求實效,敢干事、干實事、干好事,在服務國家發展過程中實現人生價值,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、青春之民族,在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火熱實踐中接續奮斗、建功立業。
青年興則國家興,青年強則國家強。新時代青年干部蓄力深耕,厚積知識、經驗與心境,日益精進,自我完善,以飽滿的狀態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奮進者、開拓者、奉獻者,就一定能讓青春之花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火熱實踐中絢麗綻放。(寧夏新聞網特約網評員 黃宗躍)